專訪頌缽與泛唱的雙聲舞 (2013/03 月號)
魅麗雜誌/提供
【圖文提供/魅麗雜誌】
漢斯與馬克
音樂打開一扇小窗口
新的力量穿越過往的傷痛
走進我們約訪的教室,漢斯與馬克正在示範他們兩人的工作,他們的聲音穿透彼此,也穿透整個空間。琴瑟和鳴的形容一點也不誇張,坐在一旁的我們,在在感受空氣中難以形容的神聖。兩人對彼此的專注與尊重,是整體畫面中最令人動容的地方。以我多年的靜心經驗,那一刻,他們兩位都處在相當深的靜心裡,關照彼此細微的呼吸,非常細膩地呼應彼此的給予與接收。
換句話說,他們都在呼應彼此的「在」。
很多人都以為,靜心是一種儀式,一種安安靜靜閉上眼睛觀想,有特定坐姿、手印,必須專注某種呼吸,或近乎與世隔絕的法門。其實不然。靜心,是一種淨空、全然「在」的品質。通常,淨空的時候,我們會像許多樂器一樣,很敏銳地對環境作出適時的回應。這,對我來說,是最神聖也最滋養的時刻。
在某種神聖的片刻中,人們常常用神、佛、愛、慈悲或聖靈充滿的說法,來形容這種備受感動的境界。這種經驗往往以一種「無我」的狀態在呼應周遭,給出當下最真誠的回應。換言之,這是一種淨空下與周遭環境合而為一的滿足。
眼前的這一幕,如此神聖。
如果仔細聽,除了漢斯手上的樂器以及馬克發出如樂器般的聲音之外,你甚至可以聽到周遭環境的附和。當然,一旁人所投諸的專注,讓整個空間更顯莊嚴。除了人,身旁大大小小的鑼、缽、鈴、鈸、磬、鼓,好像也以它們不為人知的純淨回應著當下的發生。有聲、無聲,全被當下的音波斂掠。即使窗外車水馬龍,毫不減損眼前合而為一的聖境。
能看,固然是一種幸福;能聽,更是一種偉大。傾聽本身就代表了相當程度的尊重、敬重與神聖。當你心無旁騖、無我且全然的接收對方的時候,單單這樣的舉動就能滋養人心;這是你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。我們經常在人際關係裡因為疏於傾聽,而說出許多對對方毫無幫助的話,甚至引發無謂的口角。更別提,多少次我們因為對方沒能傾聽我們的聲音而怒火中燒。
能否先放下要別人聽我們說話的期待,先學學傾聽的藝術。畢竟,深信傾聽是一門重要學問的人是我們自己,不是嗎?
原文網址: 專訪頌缽與泛唱的雙聲舞 | 魅麗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2-7-16672&page=1#ixzz2QTEKIpGG
Q&A
賴佩霞:漢斯,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幫助你的個案?
漢斯:我用聲音按摩,經由聲音及音波做深層的療癒按摩,過程中我用樂器的聲音跟個案交流。聲音的穿透力強,可以穿透建築物傳遞到另一個空間。當然,聲音也可以輕易的穿透身體而不損傷筋骨,更不會增加肉體的疼痛或負擔。現代人生活難免承受各種壓力,透過適當的聲音就能適度的讓人舒解壓力。
身體不同部位,對聲音會有特別的偏好;以身體七個主要脈輪而言,心輪以上的脈輪偏好高音,心輪以下的脈輪偏好低音。每個脈輪都可以把它應有的功能發揮得更好。聲音可以讓上緊發條的神經放鬆下來,透過唱歌、呼吸練習、運動或按摩都是很好的方法,大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幫助自己身心更加平衡。
賴佩霞:跟我們介紹一下,你擅用的療癒樂器有哪些?
漢斯:這些是產自喜馬拉雅的頌缽(singing
bowl),也常被稱為西藏頌缽。
賴佩霞:頌缽?英文直接就稱「會唱歌的碗」嗎?
漢斯:是的,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是尼泊爾和北印度,由於西藏頌缽聽起來較有靈性,所以一般人誤以為頌缽產於西藏。甚至有些喇嘛加持過的頌缽,可以賣得更好的價錢。這些說法,往往是商人編造出來的故事罷了。
另外,旁邊這個大的是武漢的大鑼,另一邊是緬甸磬。緬甸磬在台灣比較不常見,通常懸掛在寺廟的庭院裡,有訪客來的時候就會擊磬。隨著不同的訪客,不同的時間,大大小小的磬聲自然交織出不同的樂章。
原文網址: 專訪頌缽與泛唱的雙聲舞 | 魅麗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2-7-16672&page=2#ixzz2QTEP81e8
0 意見:
張貼留言